散朝之后,赵丹来到了东侧偏殿,此殿乃是孝成王的书房。

书房面积不大,但陈设、用度却是一应俱全。案牍、典籍、舆图、甚至还有沙盘都摆放的甚是规矩。

赵丹一屁股做到书案前,两腿伸直,大大的撑了一个懒腰,只觉得浑身舒泰。

“跪坐可真不是人受的,廷议不到一个时辰,两腿就快没知觉了。

以后定要找木匠做一张椅子。”赵丹嘟囔了一句。

可想到‘椅子’,他的神色不由得凝重了起来。

上党献降的问题虽然有了对策,但后面的长平之战才是他能否坐稳赵王这张椅子的关键。

说实话,即便赵魏共守上党,但能否击败秦国,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廉颇在长平之战中,固垒坚守的策略,他一直认为是正确的。

上党高地,易守难攻,若不是赵国最后粮草不继,范雎的反间之计也不可能成功,也就没了之后的临阵换将。

如果在粮草充裕的情况下,让廉颇一直守长平,想必就是白起最后亲来,也不一定能够打赢。

可是,赵国的粮草如何才能充裕呢?

想到此处,赵丹就一阵泄气。

反倒是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座大粮仓,国民除了打仗就是种地,粮草要比赵国充裕多了。

而赵国只有华北平原这部分领土适合大面积耕种,像晋阳,代地等郡都是山多地少,更别说云中,九原等郡了,那些地方现在还都是牧场。

更让赵丹郁闷的是,赵国的国民非常喜欢手工业和商业。制陶,冶铁,商贸,样样精通,可就是对于种地一点也不感冒。

就算耕地充足,那也得有人种啊。

看来,要靠国民种地来充裕粮草,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了。

找其他列国借粮也不用想了。赵国找和平小达人齐国借粮,都没借到,其他国家就算了吧。

如此一来,只有买粮一途。

赵国邯郸,道路畅通,商贸发达,各国商贾云集。故张仪称“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

只要让这些商人觉得贩卖粮食有利可图,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涌入邯郸。

即便列国禁制商人将粮食买给赵国,那也于事无补,只会越禁越猖獗,这是人性。

关键是什么东西能让商人们趋之若鹜呢?

赵丹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着步。

当他来到沙盘前,看着巍峨高耸的太行山脉,突然眼前一亮。

对啊,大山西在我赵国境内啊。

山西有啥?煤炭,钢铁啊!

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已经有了冶铁和铸铁技术,但生产出来的铁都是生铁,脆而易折,要想生产出来钢和熟铁,还需要二次锻打,将生铁中的碳敲打出去,才能得到。

而且,这个时候煤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冶炼所用的燃料都是木柴,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很高。

这样就导致各诸侯国铁的产量都不高,尤其富甲一方的齐国,几乎就不产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