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杨毅一脸郁闷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熟人。

“啊,郑公公。”

这人身高七尺,容貌伟岸,身材说不魁梧,但非常匀称,一看就知道有不俗的身手。

正是后世名声极大的郑和。

其实在这个时代要看别人有没有身手很简单,一般文人是不怎么锻炼身体的,所以只要是身肌肉比较多的,大概率就是练家子了。

“杨侍读,陛下说让你去一趟宫中。”

郑和笑着对杨毅说道,态度很好。

身为宦官,郑和总能感觉到其他人若有若无的歧视,但唯独在杨毅这里并没有感受到,因此投桃报李,对杨毅的态度自然也不错。

“啊?劳您在这等我,实在是不该,怎么不派人通知我一声,如今岂不是让皇久等了么?”

“不急,皇特意交代了,让你晚些时候去,我难得出宫一趟,也就没必要那么急着进去。”

“多谢郑公公,那快走吧。”

杨毅对这个将来七下西洋的郑和还挺有好感的。

毕竟辈子年幼的时候,幻想着郑和带领几万人七下南洋就很向往。

在大海踏浪而行,沿路接受各国君主朝拜,光是想想就令人激动。

说完,两人就骑着马往宫中去了。

这里是骑马去,而不是坐轿子其实是有原因的。

在明朝以前,唐宋时期甚至更早,我国都是马车或者牛车代步的。

坐在轿子里,让人抬着走?

在古人看来,以人代畜,实在是过分,这么看来,我国古代还挺讲人权的。

宋朝时,司马光(砸缸的那个),三朝元老,人又年纪大了,皇特意下旨让他可以做轿子,司马光都不敢接受。

一直到了南宋,由于朝廷南迁了,由于气候原因,南方多雨水,道路不好走,因此官员才允许朝的时候坐轿子,可其他时候依旧是不允许的。

到了明朝,坐轿子渐渐多了起来,可仍然只有三品以的官员才有资格。

杨毅嘛,还差了级别呢。

想当初,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杨毅还以为人人都能坐轿子,因此还闹出过笑话,在街打听哪里可以租轿子,路人得知他是为了代步,一幅看傻子的表情看杨毅。

后世那些影视剧和地摊里,仿佛谁都可以做轿子,杨毅正是受了那些影响才有这种错误观念。

两人就这么一路进了皇宫,路两人还比较聊得来。

或许是感受到了杨毅的友善态度,郑和跟杨毅分别的时候还说了一句:

“皇心情不错,不过也不是太好。”

杨毅当即拱手表示感谢。

对方这是在向他暗示,说皇并不是要找他过来怪罪他,只是有些烦心事。

第一个心情不好,指的是并不会为难自己,然后又说不是太好,指的就是皇帝有些烦心事。

这就是宫里有人的好处了。

对方随口这么一句,就能让人有所准备,不至于一会遇到皇帝突然发怒不知所措。

......

......

朱棣此时正在谨身殿中批阅奏章,心情确实并不是很好。

正值夏季,可殿里仍然有三个火盆在烧着。

朱棣久居北地,早年和蒙古人作战的时候身体留下了点毛病。

在北方的时候还不觉得,可到了应天这里,朱棣马就知道风湿病原来这么要命。

南方气候多变,隔几天就要下一次雨,空气一湿润,朱棣的一双老腿就感到疼痛。

这时,中宫大太监木恩进殿禀报:“皇,杨侍读奉召来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