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黎希玠正在暗自感叹,可以说,自从半年前被请来后,他是一步一步的看着王小波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一天认识一字,慢慢的一天能认识数字,到现在除了个别一些字外,王小波基本都能认全了。

不但如此,王小波说的很多道理都能让黎希玠感到惊奇。

此刻听到王小波问话,黎希玠顿时回过神来,拱手道:“老朽已经去信给一众老友说明了明王的提议,离得近的也已回信,对于明王想要重开各地书院一事,他们都颇为赞赏,而对于明王您想选任官员一事,他们希望您能慎重。”

黎希玠知道王小波不喜欢听文绉绉的话语,便简明扼要的回答了他的问题。

王小波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把目光看向前方的吴由良。

吴由良见状连忙回道:“回明王,属下也已联络了以前的同窗,他们也表示随时听候明王差遣。”

王小波闻言想了想,道:“我们现在各路兵马都在攻城略地,说是一天一州县都不为过,但是原本各地宋廷的官员大多都是贪官污吏不说,就算为官清廉者,短时间内恐怕也不能为我所用。”

“而地盘打下来了,就得需要治理,有道是马上打天下容易,马下治天下难,更何况咱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粗鄙莽汉,要说打仗那估计还能露一两手,但要说治理地方,那恐怕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打趣了一番后,王小波才正了正色说道:“当然,虽说我们现在是急缺官员,但咱们也不能那么随便,所以,你们先把联络到的愿意来的写信联系过来的吧,今天是二月十七,这样吧,三月二十,就在成都,愿意来的只要到时经过我的考核后,便可选派官职。”

不过一想到当前教育的现状,王小波最后又加了一句:“同时布告各方,三月二十的科举考试只要是能识文断字皆可前来参考。”

王小波之所以最后加了这一句,主要是因为他忽然想了起来,宋朝的科举几乎是为有钱人所包揽的,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

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的确不是一般农家所能负担的。

比如后世的三苏父子本是四川眉山县的殷实人家,苏洵携儿子进京赶考,苏轼兄弟虽金榜题名,然而家当也开销的差不多了。

次年苏洵之妻病死眉山,父子三人奔丧回籍,家中已是一派“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的惨景。

这还不包括十年寒窗不事生产的花费。小户人家岂敢问津如此科举?

北宋科举名额的扩大几乎把全社会的读书人都吸引了进去,科场竞争激烈,士人头白身衰,出入科场,死而后已。

而在唐代及五代时期,科举还不是士人的唯一出路,还不足以吸引整个知识阶层。

如今距离蜀国灭亡还不到三十年,王小波相信总会还有一些蜀国的文人士子还活着,这些人也是他拉拢的对象。

毕竟现实总是逼仄的,因为不平等永远是常态;而理想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仰望星空就是要突破现实的逼仄。

陈胜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角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一种是人皆争心的丈夫豪情,一种是不满逼仄的信仰真挚,前者是自己仰望星空、后者是集体仰望星空。

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呢?就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这是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美好理想。

但美好理想却往往被现实暴击。真实世界从不奖励美好的初衷,而是奖励冒险、奖励算法。

作为一个人成熟理性的现代灵魂,王小波必须要走进真实世界。

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终极目标是“大楚兴陈胜王”。

说白了就是想换个皇帝,然后追随者都来当个王侯将相,这种思想实际是源于陈胜像阿Q一样打短工时候的“苟富贵勿相忘”。

但是陈胜只顾了富贵,却忘了“勿相忘”,在他的授意或默许下,老搭档吴广被干掉了,当年的“伙计”来上门打秋风,也被他干掉了。

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张角先生编出来的四句顺口溜:“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实际是利用封建迷信忽悠人,其真实目的就是自己想当皇帝,他们才不管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死活。

他们像蝗虫一样走到哪吃到哪,弄得国家分崩离析,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汉人差点被杀光。

而始作俑者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这个“黄天”立起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