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铭的光环中,李承乾被无情的鞭策,生怕有一天太子之位不保。

很小就会哄父皇母后欢心,装模作样饱读诗书,还让人替自己写诗,自己背出来。

大唐一文一武,李世民自然是开心。

文德皇后自是不信,李承乾打小就受人喜爱,李渊曾经夸赞,像极李世民小时模样。

李世民更是将李承乾视为接班人,早早立为太子。

温文尔雅,气宇轩昂,饱读诗书,通今**。。。

这些光环下的李承乾,让人想到就是,好孩子,怎么会独断专行?

“乾儿,自小聪明伶俐,师从名师,尊师重道,怎会独断专行。”

哔了狗,要不是李承乾是长孙无忌的侄子,真想走人。

好心好意的提醒,竟然当驴肝肺。

“乾儿还是孩子,身边难免出馋臣,东宫内属官众多,受其影响。前些日子,明王在城北遇刺。能在长安城安插数百人,且不被人所知,恐怕不多。”

“可能是前朝余孽?”

“不可能是,如此数量,恐怕早已被追查出来,长安周围,早己登记在册。只可能是那些人所为,事后可以遮掩。”

“那五姓七望?”文德皇后还是坚信。

“无利不起早。”

一句话,让文德皇后沉默了。

大唐初期,多事之秋,天灾人祸多,不愿意多费钱财于外敌。

要知道,打北方游牧民族,最耗粮草钱财,所以历来对北方游牧民族,都是打击为主,分化为辅。

要不是有明王三千软甲骑兵,威慑北方游牧民族。

让大唐得以修生养息。

李世民也不会轻易,派出一万兵马至幽州,就为抓李铭回长安,敲打敲打。

尤其是,贞观三年春天刚刚经历大旱,急需粮草救灾。

所以明王很重要,明王死了,对谁有好处呢?

肯定是外族和皇族皇子有好处,哪怕是五姓七望也不想明王死了。

长孙无忌继续劝解:“明王不日将回长安,虽然是待罪之身,但是惩罚不会重,而且中秋节与魏征之女成婚。”

“兄长的意思,本宫明了,还请兄长多多照应,在宫中,有些事有所不便。”

“自然,微臣告退!”

长孙无忌知道不宜久留,这明王遇刺时期,已经触动李世民敏感的神经。

文德皇后目送长孙无忌离开,美目微跳,明王和明妃都是心中的刺。

要不是李铭突然崛起,还一直以为李世民的最爱是自己。

男人,就是管不住自己。

难怪幼时会如此,撩拨少女的心弦。

文德皇后脸红了,好久才恢复,现在最重要还是李承乾之事。

在文德皇后移凤驾至东宫时,李承乾与贺兰楚石、李丘疹、杜荷等人在书房议事,讨论明王之事。

“贺兰楚石,那些死士,确定没有问题?房玄龄可是父皇的心腹谋臣。”

贺兰楚石可是侯君集的女婿,利用这层关系,偷偷藏了三百死士,没曾想到,一天就报废了。

不过,早就想到可能不会成功,后路早就准备好了,蛛丝马迹全销毁。

再加有侯君集顶着,没人敢动。

“殿下放心,微臣自信,无人可以追查到,那些逃跑死士,已经自尽。都是无登记之人,不可能有线索。”

“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身家性命,不得不谨慎。杜荷,眼下父皇要李靖,将明王抓回来,有何看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