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依山取势,气度恢弘。殿堂逐级向,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四周有高墙环绕。寺院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
在游客的接待中心,叶枫也了解到潭柘寺的一些实际情况。
潭柘寺占地面积6.8公顷,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的安乐堂和、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神态鲜活的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神像眼睛炯炯有神,像活了一般。
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某个年代历史遗物,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
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像是要净化世界一切糟粕。叶枫站在佛像脚下,仔细端详了一会。
发现塑像后有背光,背光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前朝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
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