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阁制作批注的成本比售价要来得高,每卖出一本便是蚀了一点,但换来的是店铺门前越发高涨的人气。不少书生奔着买书来,更有不少是出于好奇来一探究竟。
“只要买一本,不就能看遍狄州各大书院讲课的精髓了吗?”
“听说付状元的批注也被收在其中呢!”
“反正都要买四书五经参加科举,为什么不买金榜阁的?价格都差不多。”
“昨日方先生买了一本,怎么今天又差家仆来了,他家里的书还不够他看的吗?偏要和我们书生抢…”
“哼,就不信这临时誊写的书比我们字珠堂刻印的还要稀奇,带一本回去给张公子看看。”
短短八日,周边巷子上汤面摊、点心铺、茶馆的生意也跟着火热不少,店家老板们眼瞧着有利可图,更努力地向食客们推荐起金榜阁来。
万成誉站在铺子对面,店内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后是元竹宛正脸上带笑地与三位教书先生议论着批注的内容,两位嘉许称赞,一位摆手摇头。
穆因音则站在屏风前,嘴里咬着毛笔杆子,认真地看着元竹宛整理出来的名单。
刚过午时,金榜阁的伙计们带着歉意弯腰说道:“今日《中庸》售罄了,还请明日再来啊,明日是《中庸》售卖的最后一日。”
排在门外的队伍发出一阵惋惜声,随即饮食摊位的老板们便仰脖招揽起生意来。这几日只要做完早午的生意,便能收工回家休息。
而穆因音大多会在当日书籍售罄后,带上一份薄礼和金榜阁的宣传单,依着名单上的资料去一一与贡献过最佳批注的书生面谈。为了更好地与书生们接近,她弃了戚家的轿子,脱下暖氅换上朴素的衣裳。
她问的问题很杂,但目的都是为了了解这些书生们的生活环境、大致的性格特点,和对金榜阁是否有继续合作的意向等。若是吃了闭门羹,她便会与元竹宛长谈,试着找出更好的沟通方法。
武小异自从去万路镖局探望大同后便被万总镖头留了下来,万成誉明白这是爹为了让他更方便地探查线索。
然而万成誉跟着穆因音串街走巷,没查到半点与正天会的联系,只看见她坐在树下按着走酸了的脚,手与脸被冻得通红。
“明日别再硬走了,坐我的玄影吧。我不会与你同骑,就在前面牵着。”万成誉看上去毫不疲惫,他挺着身子在穆因音身边一站,愈发显得她瘦小无力。
“谢谢你,不必了。”穆因音吸了吸通红的鼻子。“赶来我们金榜阁的书生中有些鞋子都磨破了边,他们也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更何况我对自己的性子还是有些了解的,一旦落得轻松就很容易松懈。”
“戚即安不需要你替他挣钱,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为了我自己。”
万成誉对她的回答很不理解,还想继续追问,只见穆因音突然站起向一家织品铺走去。
铺子里摆满了绫罗绸缎,她一眼不瞧,站定在一排扇套前。扇套设计各异,有如意纹边、丝绣诗词的,有缎面艳丽、打籽绣花的,当真琳琅满目。
冬日已至,戚即安的扇子是用不着了,看他那么宝贝那把扇子就一定需要好好安置才行。
老太君给的银两都得花在金榜阁上,她舍不得用在别处,穆因音将一个个扇套拿起仔细地端详一番又放下,揣摩着这些扇套的作法,想要回家动手缝一个出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