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见这几位穷困到这个地步,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又将随身携带的三十两银子给了这几个人,并亲切地说道:“现在这个世道如此。实在不行,你们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安顿下来吧。我这里有些银子,你们拿去用吧。”

几个人又要下跪拜谢,被高翔拦住了。

送走这几位,高翔开始询问那名书生了。据他所说,他叫陈敏之,是崇明县人氏,此次是准备到南京国子监学习的。

高翔勉励了他一番,并祝他学业有成。二人交谈了一番之后,就此告别。

。。。。。。

高勇率人接收被吴仁义非法侵占的家产后,及时回到高家庄向高翔做了汇报。

最让高翔激动的是收回了吴县郊区的两千多亩良田。其余就是在苏州府城里有一家饭馆、一家旅店、一家茶叶铺和一个丝绸工坊;吴县城里的一家饭馆和一个杂货铺;太湖边上还有一个鱼塘。

据高勇介绍,接收过程非常顺利,各处的人员听说东家给涨了一成工资,都很高兴,纷纷表示好好为东家做事。

高翔听了之后,只是淡淡地一笑。无利不起早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涨工资只是暂时的激励措施,要想长久保持队伍的一种斗志,还得靠制度、靠管理,再配合其他激励措施。

高勇走后,高翔又把高飞叫了过来。他吩咐道:“去年,咱们突击种植的土豆和玉米长势非常好,这两种作物比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而且对天气、土地的要求也十分低。你跑一趟,到吴县郊区,告诉当地的负责人,将咱家新收回的两千多亩地玉米和土豆各种一半。成熟后,继续播种。”

经营家族这些产业,对于来自现代的管理学专家高翔来说,就是小儿科。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岂是明代那些商贾所能比拟的。

渐渐地高翔逐步收购了苏州府的大大小小的丝绸工坊,除了官办丝绸工坊之外,民办丝绸工坊就属高家最大,其余都是一些不成规模的小作坊,高翔也懒得去收购。

苏州郊区的丝绸、棉布市场,高翔占了销售额的七成以上,稻米、木材等市场高翔也都逐步在提升份额。高翔俨然已经成为苏州府年轻一代的富豪。

太湖边上的鱼塘,高翔亲自去看过。由自己的一个远房表哥在经营着。表哥名叫高秋,据说因为是在立秋那天生的,取名高秋。一见面高翔就感受得到这是一个憨厚老实,忠实可靠的人。一番交谈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对于产出的各种淡水鱼,肉质鲜美,如果再加上高超的烹饪技术,自然成为餐桌上得美味佳肴。

高翔安排高秋将收获的活鱼,定期送到高家在苏州府、吴县的饭馆,高家庄也要送一部分。高秋欣然领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