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崇凌与杜若回到村子将阿婆的病治好后,便将罗浮派最基础的修炼心法留给了杜若,并嘱咐她于每日卯时寻一僻静处呼吸吐纳、存思冥想,随后便回了罗浮山背去。
吃过晚饭,已是傍晚,日落西山,月上梢头。照顾好阿婆入睡,杜若才回到自己房里。拿过那本修炼心法,她并没有急于翻开它。只是坐在床头,若有所思。流落于这采药村两载有余,她从未想过要去找回自己从前的记忆,有些事是一早就注定好的,急不得,丢失的记忆始终会回来,只是时机未到。自她登上罗浮山背开始,她便隐隐感觉时机似乎到了。只是,此刻她却有些犹豫,似乎一旦翻开眼前的心法,她的命运就会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她觉得有些无力,叹了口气,终究还是翻开了手中的心法。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心法写了满满一本,其实说到底不过就是“恍惚”二字。“恍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其实就是入定,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用眼看自然万物却能映照于内心。但是,这样的状态说来容易,但若真的要放下一切融于大道却非常人所能为。人皆有执念,若能放下执着心,这世上便不会有痛苦,那人人都能白日飞升了。
除却入定,在杜若看来更实用的却是那短短几字的吐纳法。所谓“吹、呼、嘻、呵、嘘、呬”。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那时并无须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而这吐纳法便是教人如何将常人呼吸变为胎息。而且,若能长期坚持,返本归原自然不是问题。杜若心中当即便有了思量,她打算明日卯时去山下寻个僻静处试试这吐纳法。
第二日卯时,天蒙蒙亮,黑夜渐渐隐去,万籁俱寂,入山的栈道隐匿在氤氲山气中,杜若在栈道边寻了个的了个岩石便打起坐来。这六字吐纳法并不困难,寻常人都能做到,只是稍有不慎便会气息紊乱前功尽弃,且若是心术不正之人修炼此吐纳法反倒会适得其反浊气下沉。因此这心法也是对修炼者的第一重考验。
对于杜若而言,这样的考验自然不在话下。这吐纳法仿佛她曾运行过千万次,竟无半分阻碍,且令她惊讶的是她的身体里并无半分浊气。至于冥想,因她在这世间牵挂羁绊不多,平时的生活更是简朴自然,所以不过半刻钟便进入了存思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草木金石皆有灵性,天地之气皆有实体,阴气下沉阳气上升,灵气依附于草木。要是这时候有人在场,会看到杜若头上有若隐若现的光晕。这其实是修炼之人进入大定,发出自性的光的表现。正如道经所云:“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
估摸着卯时已过,杜若睁开眼,只见山林间雾气缭绕,远处的山头逐渐发白,天色亮了起来。理了理耳边已被雾水打湿的头发,杜若站起来往村子走去。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早上的修炼起了作用,她的脚步似乎比往日轻快了许多,走在木质的栈道上竟没有任何声响。待她的身影消失在雾气后,一双发着明黄色光的眼睛却在栈道边渐渐清晰起来……
俯仰之间,一年已过。这一年杜若将崇凌留下的心法已参透的七七八八了,只是,除了身体愈发轻盈,她并未发现自己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不过,于她而言,羽化登仙并不比今天菜园里的瓜果是否浇水锄草重要,一切总会有水到渠成的时候,所以她并不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