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这些人叶谨瑜已经不再那么害怕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李渊身边,李渊必然会保自己。
果然,李渊看到神人有些受惊后,连忙一挥手,道:“此神人乃我大唐之福星也,诸将不可造次;速速退下!”
皇帝的话犹如打了浴缸的阀门,又一阵哗啦啦的盔甲碰撞声,禁军士兵如潮水般退去。大殿里再次空荡起来。
看着给自己解围的皇帝,叶谨瑜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打招呼;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用怎么称呼皇帝。叫李渊?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就算他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普通老人,直呼其名也不礼貌。叫陛下?还是叫大唐皇帝?大唐天子?做为一个生在九零后,长在新世纪的现代青年,这种叫法给人一种好奇怪的感觉。
算了,都是平等的人,平等对待吧;可以学西游记里唐僧给西域各国的君王见礼,最多对皇帝这个职务表达一些尊敬之意。想到这,叶谨瑜学着拱拱手向李渊微微弯腰,开口说道:“见过大唐皇帝。”然后又看向大殿上目瞪口呆的众人,很是疑惑的问道:“皇帝陛下,你们这是?”
“哦!”皇帝看向群臣扫了一眼,最后目光放在了还举着笏板想要汇报的大臣身上,随口说道:“今日早朝,正在商讨度量衡的事宜。”
“度量衡啊。”叶谨瑜点头表示明白,历史书上说过秦始皇搞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没想到唐朝也会搞这个。
李渊这会很高兴,看到叶谨瑜点头,信口问了一句:“神人对这个也懂吗?”
“略懂!”问的人随口问,回答的人也是随口答,只是当叶谨瑜随口回了李渊一句后,突然想到以后要长期跟大唐这个时空打交道,要不趁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本时空的度量方式;当然要是能统一一下两个时空的度量衡那就更好了。
于是他问道:
“陛下,不知大唐的量具都是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把皇帝给问住了,身为大唐皇帝,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管升斗小民的斤斤计较。回答不了神人的问题,只得看向阶下还站着的太府寺文官,向他求救。
那文官倒是识趣,见状立刻接话道:“启奏陛下,度量衡设置上,我大唐随隋制:长度以北方秬黍中等大的为准,长一黍为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体积也以秬黍中等大的为准,容一千二百个黍为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重量也以秬黍中等大的为准,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一斤。”
这位官员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是相当尽责的,说起其中的内容来条条是道;但叶谨瑜却是满头雾水,这里头十个量词他顶多听过五个;在生活当中能用到的更是曲指可数。
不过意思他倒是大概明白了,那官员的意思就是大唐的度量衡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种叫秬黍的作物上;以长度单位为例,一个中等大的秬黍为标准,一个秬黍就是一分,十分就是一寸,十寸是一尺。
同样的,体积单位同样建立在这种叫秬黍的作物上,依旧是选中等大的秬黍,一千二百个秬黍为一龠,这个龠是个什么东西叶谨瑜暂时不明白,但他理解了二十个龠就是一升,升这个量词叶谨瑜小时候在家用过。
重量也是以中等个头的秬黍为准,一百个秬黍就是一铢,二十四铢一两,十六两一斤,也就是半斤八两。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极其复杂的、特别不标准的度量衡,叶谨瑜忍不住摇头。
皇帝看着叶谨瑜摇头,问道:“神人莫非不认可我大唐的衡量制度?”
叶谨瑜心说,这让我怎么跟你讲,难道说大唐皇帝啊,你们这衡器不科学啊!你们设定了中等大的秬黍就是所有衡器的标准,那这个中等大又怎样来衡量呢?每个秬黍的大小都会有差别,若是那些地主啊,商人啊,官吏啊以小黍充大黍,那会不会造成小老百姓的利益受损呢?他们的利益受损,最后的责任都会怪在你们政斧身上,有朝一日混不下去了,揭杆而起,最后倒霉的是你李氏大唐啊!当然了,这个造反的原因多种多样,全赖在衡器上肯定是不科学的,但尽量保持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心里想着,嘴上却道:“有点太不科学了!不算好。”
李渊不懂什么叫科学和不科学,但他能看懂叶谨瑜看不上大唐的衡器标准,于是他问道:“那依神人的意思?”
叶谨瑜满是信心的道:“陛下,就由我来协助大唐的官员,完成新的度量衡。”
将现代的度量衡套给大唐使用,想想都有趣。
本章已完 m.3qdu.com